alexinea

alexinea
社区 03:技术人创造的圈子与技术人的圈子

视野

社区 03:技术人创造的圈子与技术人的圈子

在互联网最初阶段,网络社区通常由技术人打造,甚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技术人是这些社区的唯一访客。但随着时间推移,计算机的平民化和互联网的大发展,让网络社区走进千家万户。新闻组、邮件组,然后便是论坛。 八零后的技术人多少会还记得,当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曾采访过四位二十五岁的CEO(其中一位前段时间跳楼自杀了),其中名为戴志康的年轻人后来将公司卖给了腾讯,而他所创建的康盛创想的拳头产品便是引爆大江南北的 Discuz!。Discuz! 论坛之于社区建设,就好比今日 Wordpress 之于小型网站建站,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有形社区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持。 尽管在同一时期有不少竞争对手出现,但毫无疑问,正是他们百家争鸣式相互竞争为早期的万众互联网社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之前和于此之后诞生的无数个著名社区更是在不同时期为中国网络社区创造了无数个热门话题,为早期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有限但又具有突破性的连接提供了具象而有形的社区平台。 前文所述,不同的社区因其基因的不相同而在许多方面出现迥异的区别。而以内容为导向的社区则为人们的连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听其言,观其行。输出内容的社区能依靠内容

By alexinea
社区 02:社区的本质、特征与分类

视野

社区 02:社区的本质、特征与分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出没的地方便是江湖。 社区也好,社群也罢,人们因为某些缘故(如信仰、爱好或利益)而走到一起,成为江湖的组成部分。这种组成部分可以是具有有形外观的,如集市,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武林。社区或多或少具有江湖的特质,因为这种或那种原因将人们连接在一起,于是构成了一个个社区。这些社区或是另一个大社区的一部分,或自成体系。但无论如何,这些社区无边无界,技术人的社区可以是整个技术世界,而后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了一个个无形社区,再进而细分为一个个具象的有形社区(如博客群落、论坛等)。 有关技术人的社区,笔者将在本系列的第三篇中具体展开。总之,社区是一个无边无界的概念,它天生具有吸引力并难以被分裂,人们在这无边无界的世界中组成一个个具象的圈子,并形成有形的一个个社区。 社区的天然吸引力在具象的有形社区中的体现,在于人与人的连接。比如一个具有私信功能的社区产品,当用户基数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演变为约炮媒介。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和 QQ 隔空约炮看电影,也可通过陌陌或豆瓣同城约炮面基。毫无疑问,社区的天然吸引力是与生俱来的。 另一个焦点在于,当我们面基的时候,我们聊什么?社区将一群

By alexinea
社区 01:社区的起源、演化与定义

视野

社区 01:社区的起源、演化与定义

社区,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社区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 以上是百度百科得到的答案,显然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这样的结果。反过来,我们先从英文入手。提起社区,我们脑海中获取会闪过三个词汇:BBS、Forum 和 Community。前两者在大陆大抵均可被统一解释为「论坛」一词,但 Community 一词因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多少需要特别说明。 Community 在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中的定义有一条是这样写的: a group of people with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or interest living together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在 Learner’s Dictionary

By alexinea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天堂与地狱的距离仅一瞬之间

阅读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天堂与地狱的距离仅一瞬之间

年轻、纯洁、美丽,完美的形容词往往用来形容最完美年岁的少女们,她们沐浴在光辉下,振奋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胸襟,陶冶人的情操,是巨大的精神能源,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美在矛盾与和谐的统一》,徐炫)。金庸笔下的赵敏是不向命运低头、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对真爱的执着、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坚持自己的个性与追求,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向世人展示着那超越时空的可贵闪亮点,是作者心中的美好。而林奕含笔下的房思琪,却是她自己。 「我来自天堂,我俯视地狱。」 每一个来到人间的新生命,都是纯洁美好的,他们带着神圣的光芒、带着祝福、带着期盼、带着希望降临世间。他们是那么可爱,却要在这纷繁嘈杂的人间经历种种磨难,他们将被选择不通的人生道路,直到他们成长、成熟、开花、结果。 他们中有很多幸运儿,从小含着金汤匙。他们不知道世间有多少善、有多少恶、有多少虚情和假意,但他们足够幸运,因为他们的金汤匙能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他们中的大多数或也可称为幸运儿,虽然他们没有金汤匙,但他们有人关心和呵护。所以善与恶不会使他们早夭,虚情假意亦被抵挡在他们的世界之外。 不幸的人有无数种不幸,他们或贫穷,或身世不祥,

By alexinea
《颠覆者》:太平之殇

阅读

《颠覆者》:太平之殇

当人们谈起周鸿祎时,首先想到的是「流氓软件之父」这个名号。在笔者看来,这个名号多少有点恶作剧的味道,但笔者无意为周鸿祎先生翻案,本文仅从周鸿祎先生作为一名技术人的角度谈一谈他对技术的诚实与执着。结合近日美对华发动的以贸易战为主体的超限战组合拳,从周先生的故事略微拓展开去,故取题名《太平之殇》。 周鸿祎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喜爱动手的习惯,这是他日后工作与创业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往往会因为全神专注而忽略其它问题,我周围不少朋友有如此,我戏称他们是「单线程生命体」。单线程有单线程的好处,那就是不易被外界打搅,能全心全意地执着于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上被碰得鼻青眼肿也在所不惜。 这种执着是技术人朴素的追求和坚持,是技术人的责任心,是「自己挖的坑跪着也要填完」的自我要求;也是技术人的感情所系,自己的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不舍让于他人(3721 与 RealNames),将他人的恶意屏蔽在外、甚至不惜开战(3721 与 CNNIC)。 当年美国微软与 RealNames 合作,在 IE6 浏览器中输入一些关键词,便能直达某些网站。这与周鸿祎的 3721 中文上网的出发点完全一致,可

By alexinea
《玩家一号》:危机重重下的美丽新世界

阅读

《玩家一号》:危机重重下的美丽新世界

恩斯特·克莱恩先生笔下的《玩家一号》令我想起当年追读《从零开始》时的兴奋感。同样是网游小说,克莱恩所创造的绿洲世界与国内许多网游小说有着诸多不同之处。虽然同样都拥有一个高度真实的虚拟世界:你可以在这个世界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包括性爱),但克莱恩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博学——他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编剧,他痴迷于各种流行文化,在小说中你会发现作者竟能将那些过往的电影、小说、游戏、动漫、番剧、特摄片信手捏来,将名人、典故、社会风俗融会贯通,而无丝毫违和,这是国内网游小说作者需要借鉴和学习的。而译者刘宇韬先生更是神助攻,戏精本精般地译出了有时代特色的本土风味,化身为一本怕是有毒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未来,由于化石能源的枯竭,人类社会陷入停滞与动荡,社会因不可抗拒的因素和人为的特别设计而陷入巨大割裂:一面是富可敌国的掌有高科技的 GSS 和 IOI 与屋顶遍布太阳能板的现代化大城市;另一面是朝不保夕、困于贫民窟「叠楼」中不知前途何在的穷人,狭窄、逼仄、阴暗、异味是他们的标签,随时会有黑社会团伙的敲诈的风险是他们的日常。于是人们纷纷选择进入高度真实的虚拟绿洲世界以逃避现实世界的种种

By alexinea
《免疫》:有关信息不对称的抗争

阅读

《免疫》:有关信息不对称的抗争

更多时候我们始终怀疑的是陌生信息本身,而不是自己。——尤拉·比斯 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一本令我大开眼界的书。它虽以「免疫」命名,却是一本关于科普的散文集,一本介绍有关「免疫」与「接种」的介于科学与文学之间的非科普读物。准确地讲,这是一本关于作者尤拉·比斯女士与信息不对称进行抗争的回忆录,或者说是一本带着严肃科学味道的育儿经(笑……)。其实这本书之所以能摆上我案头,最主要的原因是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都推荐了这本书……(逃……)。 当我们接种疫苗的时候,几乎不会去思考这疫苗是不是对我们有害。出于对公共医疗卫生的信任,我们按部就班地遵照医生的意见接种;念书的时候,也只是粗粗看一遍告知事项(主要是看一下不适宜接种的人群),然后让父母签上大名。是的,因为我们对于公共医疗卫生的信任,我们不会去排斥或反对接种——因为接种终究是对我们有益的——我们如是想(事实上两年前的「毒疫苗」事件无论对公共医疗卫生还是普通民众,都是当头一棒)。 这本书之所以让我大开眼界,正是因为我没想到会有人去质疑或反对接种某种疫苗,而透过这种质疑,我发现医疗卫生领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实在太多了——作为一个外行人,你为了去了

By alexinea
《书单更新》:风景这边独好

阅读

《书单更新》:风景这边独好

­读书人在书的世界里大约各有幸福的路径,各有景致(何婕)。 在这个连石头都疯狂的浮躁的年代,主持人走近图书市场捞金并不少见,但大多数主持人写的都是些只图一时爽快、缺乏回味价值的快销图书。有记者经历的支持人们则往往能写出一些不错的作品,比如柴静的《看见》、水均益的《益往直前》、白岩松的《白说》等。而何婕的这本《书单更新》,说实话给我一种欧·亨利式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何婕出书在我的意料之中,但她将读书作为着眼点却让我大吃一惊。 给《书单更新》写读后感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这本以三十四篇读后感集结出版的合辑所涵盖的领域方方面面,范围非常广,她所推荐的每一本书都不是轻巧的书,每一本书的背后或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或是一个国家的沧桑。何婕善于观察社会、思考历史,所以在她的笔下总会不自主地将书里书外两个世界作横向与纵向对比,内有宇宙、胸怀天下。 在何婕的书中,《日本新中产阶级》读后感告诉我们怎么从一篇几十年前的报告中读出人情味;《天气改变了历史》让我们认识到即便是那些宏伟的历史大事件也只是更大的复杂而彼此息息相关的体系中的一份子;《匠人》深深地引发了我对于传统工艺逐渐消失的担忧,以及

By alexinea
《南国花影》:一朵花儿似的奇女子

阅读

《南国花影》:一朵花儿似的奇女子

去年,我一口气读完大冰的五本书,看着书中故事里那些精彩的人物们的精彩人生,想象着精彩世界里不同经度和纬度间正同时发生的精彩瞬间,不由惊叹大冰的幸运。能放下一切而后去追寻自己的路的人让人敬佩,在寻找自己道路的途中遇到的那些瞬间和故事使人回味,我迷离在这光怪陆离的虚幻世界,想象着大冰的世界与我的世界的交汇。我觉得,似乎这就是我需要的精彩人生。 无独有偶,一本封面朴实且略显过时的小书出现在我眼前,贺学宁的《南国花影》,我脑中瞬间闪出诗经「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和佛系诗人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来,丝丝凉意和微微情意扑面而来——我被这本书的书名迷住了。在这个浮躁到连石头都疯狂的年代,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如甘露洗涤了我的心。那瞬间,我决定购买这本书。 前几天,我忽然想起这本久违了的小书,于是翻出阅读,这一读欲罢不能。 宁姐生于洞庭湖畔,自小喜爱花草,现如今痴迷中山,在中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宁姐通过文字抒发对中山和花草木的浓厚深情,我通过文字观察宁姐和宁姐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我仿佛看到一个如水一般宁静的女子,坐在水涧、坐在湖边、坐在草丛里、坐在街道口、坐

By alexinea
《余罪》:善恶终焉

阅读

《余罪》:善恶终焉

久闻常书欣大名,终于找到时间拜读慕名已久的《余罪》一书,颇有感慨。能骗的我眼泪的小说并不多,《余罪》是其中难得的一部,它并无高深的辞藻,也无深刻的道理,《余罪》那朴实到有点土味的叙事扑面而来的是人的味道,是主角和他的朋友们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是一位警察走出警校、走向社会,面对罪恶的生动变化。 老常不按常理出牌,将主角和他的朋友们丢进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外援的前提下生存四十天。但主角终究有主角光环,光环下的主角注定是无往而不利……当然大圣再齐天,也有五指山,最终身披主角光环的余罪被诳进了监狱,由此引出故事的第一个高潮——余罪卧底嵌入贩毒集团,智勇双全擒毒枭。 按理说此处应该是公安机关给余罪论功行赏了……但老常继续不按常理出牌,着重写了余罪与傅国生在审讯室里的对话。身在敌对阵营的两人却如同兄弟一样聊天,那份看淡生死的狂傲与绝望下的是对人性的念念不舍。 坏人首先是个人,然后才坏;人渣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渣……当我们这个社会唯正义与邪恶这等两分法是图时,我们仿佛刻意忘记了我们只是一个凡人,却妄图以「正义」的名义,以一介凡人之躯去剥夺他人身为人之权利——我们看不起罪犯,我们唾

By alexinea
星空里最明亮的星:霍金

文章

星空里最明亮的星:霍金

霍金,一个平凡而又注定不平凡的名字,那位永远坐在轮椅上的智者,当代著名天文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二十世纪享誉国际的伟人之一,于今日晨在英国与世长辞,享年76岁。 霍金年轻时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全身肌肉萎缩,瘫痪,后患上肺炎而丧失说话能力。他为统一两大论走出了重要一步,并提出了黑洞理论和无边界宇宙理论。他获得过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众多荣誉。 我曾记得在我念书的年纪里,曾花了一周时间阅读他的《果壳中的宇宙》,读得我内心复杂,不得不放弃。人们戏称霍金的著作是「不会被人读的畅销书」,其言并不为过。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尊敬霍金。无知的人总有无知无畏之处,古然,今亦然。但作为智慧传播媒介的集智群里能蹦出这么些个人的时候,却多少使我惊讶。也许在某些领域,某些人的情商便是如此低吧?不由得,我想起去年四月份图灵新知群里那位诽谤我传谣的据说从事密码学研究的那位先生……也许长时间与真理打交道的人情商都会降低吧,但莫名拿着杨振宁来打压霍金,最后却道自己是个「小人物」的,我却感到背后凉飕飕的……那明显不是「小人物」,而是赤裸裸

By alexinea
新年门贴

文章

新年门贴

每逢春节都会莫名收到很多带广告意味的福字,今年也不例外,除了麦当劳、脑白金外,当然也少不了卖保险的。不过和以往一样,我家也只会选从庙里请来的福字贴在门口。这不,仔细撤下去年某大庙主持亲笔书写的福字,换上腊八从龙华寺请来的门贴。 门贴有讲究,首先在于请字。「请」,表恭敬,所以不能「代请」,门贴不可赠人。门贴的背面是龙华寺大印,正面印着金色的龙华塔,有封条,上印编号。贴时也多有讲究,须大年三十晨六时,撕下封条,置于家中桌脚下,门贴则贴于正门外侧,居中位置。 贴门贴和贴福字一样,多是老祖宗几千年来总结的经验,据闻何时贴、贴于何处均出自天干地支排列而得,玄之又玄。各地风俗又多有不同,加之上海海纳百川,所以各家有各家的讲究,于是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贴福字更多是对未来一年阖家安康的美好愿景,如果错过了贴福的最佳时间,倒也不必为此悔恨。 如今大城市年味稀薄,又禁止燃放烟花鞭炮,每家每户在农历新年换上新的门贴、春联和福字,已是为数不多的年味了。许再过几年,当旅游成为大家过节的普遍首选时,或许连春联都不能第一时间换上了吧……

By alex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