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摆在任正非先生案头上的书,比任何好莱坞法律和商业题材的电影都好看。
这本书的风格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预想中,即便故事性不如张嘉佳的《从我的全世界路过》,至少也会有大冰的《他们最幸福》和宋晓军的《中国不高兴》的味道。结果皮耶鲁齐先生笔下的故事颇有几分水均益在《益往直前》里讲述战地采访伊拉克战争时的忐忑与悲壮。奥巴马说,真实的政治比《纸牌屋》更黑暗,《美国陷阱》将这种黑暗立体地表现了出来,比历史更真实,比番剧更现实。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2018 年 12 月 1 日,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停经加拿大时被加拿大政府绑架,美国政府随即提出引渡请求。前推七年,2011 年 5 月 14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因为有意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在 IMF 的代表权,并带头设立「系统性豁免」,被美国政府诬陷并被捕。两年后的 2013 年 4 月 14 日,法国阿尔斯通国际销售副总裁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在肯尼迪国际机场被美国政府绑架,开启了美国政府侵吞法国阿尔斯通资产的大幕。
阿尔斯通是法国的「国之重器」,成立于 1928 年,崛起于法兰西「戴高乐时代」的光荣岁月,作为曾经全球发电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超级企业,全球每 4 度电,就有 1 度是通过阿尔斯通的设备发出来的,是法国电力设备行业的皇冠。在商言商,友商们大多也通过各自手段(包括灰色手段),使尽全力抢夺订单。但对于盯上了全球电力业务的美国通用电气来讲,它还有 Plan B。
我们不能武断地将华为的至暗时刻简单说成是思科公司通过游说集团对美国政府施加的影响,但阿尔斯通的至暗时刻却是美国通用电气间接造成的——当然,美国国家战略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不在本文论述的范围之内。
对于美国来讲,侵吞他国资产的办法有很多,其中一个叫做「长臂管辖权」这个美国司法上的名称,也是美国政府的政治工具(如同美国的战斧外交一样)。皮耶鲁齐指出,对于美国司法来说,所有的案子都是一场交易——坦白从宽,开始谈判;抗拒从严,公堂上见。大多数企业面对美国霸权都会选择认怂,比如德国西门子、法国兴业银行、日本松下,以及中国的中兴。
美国司法部「绑架」皮耶鲁齐先生的目的并不是因为真要逮捕这么一个法国人,而是为了配合美国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
当时的阿尔斯通如日中天,相比之下的美国通用电气则显得像个小瘪三。可别小看了小瘪三,小瘪三背后可有大佬撑腰。美国金融财团「奇迹般」地让法国国债收益率出现异常波动,令法国政府急售烫手山芋;美国政府以阿尔斯通的海外腐败行为处以 7.72 亿美元的罚款,阿尔斯通「火速」签署认罪协议。通常情况下,这笔罚款应该在签署之日起 10 天内完成支付,但美国司法部却破天荒地给了六个月的宽限期,连美国佬自己都感到「吃鲸」。无他,只是因为彼时通用电气正和阿尔斯通进行并购谈判,为了避免阿尔斯通狗急跳墙,美国司法部决定暂时不吞这块肥肉。这一次,美国通用电气与美国司法部上演了一出双簧,双方合作天衣无缝。而此时的皮耶鲁齐先生却对外界一无所知,依旧被关在重刑监狱内与世隔绝。
正所谓「法律我定,法官我养」。
许多人相信美国司法是独立的,作者皮耶鲁齐曾经也是如此,直至他惊讶地发现,其实美国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之间也存在着某些利益输送关系,成为利益共同体,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从事律师行当之前,可能就是美国司法体系内的一份子。俞敏洪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一书中讲到新东方被浑水公司攻击时,就有一批专门的律师打着维护散户利益的名头起诉新东方。可见即便是法律体系较为成熟的美国,也依旧有着大量法律漏洞供人们正大光明地钻空子——只要对某些人有利,这些漏洞就不会被填补。
前几天我在知乎上看到「美国未来国运如何」的回答,很有意思。作者将美国比做一家企业,参议院是董事会,众议院是监事会,那么总统就是被阉割过权利的法人代表和总经理,美国行政系统则是总统下辖的一个部门,徒有相府之名,而无开府之实。
美国的三权分立就很好理解了。因为在一家公司里,总经理不能立法。一个公司得老板说了算,不是总经理说了算,总经理不能司法,生杀予夺,自然也得老板说了算。公司其实是董事会说了算,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说白了,总经理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这就是为什么 NASA 对于 SpaceX 的崛起喜闻乐见,甚至到了要技术给技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的地步了。因为这样可以绕过国会老爷们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也可以给 SLS 逐年大增的打包费用施加压力。
所以「三权分立」这东西绝对不是国内公知们吹得那般神乎其神的。而《美国陷阱》也将这种表面分立、实则一窝的本质讲述得立体而透彻——为了股东的利益,其他公(Guo)司(Jia)的员工要打要杀还不一句话的事。
事实上法国失去的不仅仅只有阿尔斯通。自 2008 年起,已有数百家法国企业被外国人收购,包括代表「法兰西血管」的德西尼布能源公司被美国 FMC 公司控股、法国 Caldera Graphics SAS 公司成为美国福特公司的囊中物。
绑架孟晚舟女士,将华为公司拉入实体清单,种种迹象都表明美国政府正打算将阿尔斯通的至暗时刻降临到华为公司的头上,毕竟高科技产业是美国的四大支柱之一。
《心流》的作者契克森米哈利在《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一书中介绍,面对由力量对比决定的规则,其瓦解过程有着独特的动力学:1) 首先是「单峰偏好」,挑战者面对的是保守派的强硬反击,其次是次保守派;2) 在瓦解过程中,对抗会逐渐演变为「双峰偏好」,保守派依然看不惯你,但更看不惯反对程度没那么激烈的次保守派,陷入内部斗争,细小的分歧看得比天还大;3) 敌人可恨,但「叛徒」更可恨,跟我不一样的都是叛徒;4) 恭喜挑战者,你就要赢了。
封锁之下的华为比拼的是企业的底气和底蕴;对于华为事件背后的两个国家,比拼的则是战略定力和统战能力。但毫无疑问,孟晚舟不会是皮耶鲁齐,华为不是阿尔斯通,中国更不是法国。
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每一次痛苦的蜕变都预示着巨大的成长。于华为如是,于国亦如是。
据说《美国陷阱》直到本文发布时都未有英文版在美国出版,以后会不会有英文版也不好说。毕竟此事也是有前科的,五年前德国记者出版的一本揭露 CIA 的书被北美某出版社买断英文版发行权后就从未被正式出版。也许《美国陷阱》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同样自带精彩故事,等待着我们日后去发掘。
2019 年 6 月 10 日,于上海
您的打赏将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谢谢老板!
一个有意思的公众号
為什麼法國政府不出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