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细节》:在风雨中永恒

2018-05-14 09:00:39 读书 3,968

魏风华的《抗日战争的细节》带给我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抗战史。与抗日神剧侧重敌后游击战场不同,《抗日战争的细节》以抗战正面战场为主线,向我们展现了规模宏大的一场场战役,书写了真实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于悲情与豪壮之间传颂中华儿女的不屈与顽强。当你问我今年最令我不能忘怀的是什么书,毫无疑问,此书首当其冲。

但豪壮与悲情不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唯一理由——事实上,这一理由还仅是附属——与其他有关抗战的书籍不同,魏风华的《抗日战争的细节》用不动声色的语言时时刻刻挑动着我的情绪,将史实与优美的语言结合,将历史零散的片段整合为一段段触目惊心的场面,令我如临其境,几多落泪。限于篇幅,我仅以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为例。

淞沪会战是全民族抗战初期最大的一次战役,可以说是「举国之战」。这场发生在上海的战役将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军阀们拧到一起,无论有多么龌龊的矛盾和不满,外敌当前一切以民族为重,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向上海挺进,驱逐日寇,支援上海。

淞沪会战同时也是中日双方牺牲最惨重的一次。高晓松在《晓说》第三卷中在与雪峰山战役对比时称“真正打起来,打得最狠的,双方拼了命的,是淞沪会战” [4]。他大致罗列了个数字,称“整个上海闸北区 100% 的建筑都被摧毁了,虹口区的有 70% 被摧毁”。冯玉祥在其回忆录中说“差不多一个师,拉上去最多坚持一两天就阵亡了” [1] 。许多部队在淞沪会战中真正做到了「战斗到最后一人」,想象一下,国军战壕被日军轰掉整整一米,部队长带着警卫员向着日寇做最后冲锋……

黄仁宇在《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中引战后何应钦语,“此一战时期淞沪会战国军表现最为突出……国军以劣势装备凭血肉之躯拼死抵抗,每天都要增援一两个师补充伤亡。十周之内我军消耗竟达八十五师之众,伤亡官兵三十三万三千五百余人”,“淞沪会战我军牺牲了 25 万余人是我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 [2]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阵亡中将军长 1 人,师长、副师长 4 人,团长 18 人、营长 44 人。

在老百姓的心中,金星熠熠佩剑锵锵的巨人大抵应不容易死,“不容易死的人接二连三死去,可见天下大势十分十分严重”,王鼎钧《昨天的云》中回忆,“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阵亡,大大震撼了父老们的神经” [3] 。而这仅仅是开始……

就请来看一下南京保卫战中那厚厚一沓阵亡将领名单吧,他们为国捐躯,魂绕紫金山 [5]

  • 萧山令中将,南京市代市长、代宪兵司令、警察厅厅长,1937年12月13日战死下关;
  • 朱赤少将,第88师旅长,12日战死雨花台;
  • 高致嵩少将,第88师旅长,12日战死雨花台;
  • 罗策群少将,第66军代师长,13日战死紫金山下;
  • 易安华少将,第87师旅长,12日战死莫愁湖;
  • 赵寒星中校,第88师参谋,12日战死雨花台;
  • 韩宪元上校,第88师团长,12日战死雨花台;
  • 胡豪少校,第51师营长,12日战死水西门;
  • 程智上校,第51师团长,12日战死水西门;
  • 姚中英少将,第156师参谋长,13日战死太平门;
  • 司徒非少将,第160师参谋长,12日战死太平门;
  • 蔡如柏上校,第160师团长,12日战死太平门;
  • 罗雨丰少校,教导总队营长,10日战死紫金山;
  • 秦士铨上校,教导总队团长,12日战死紫金山;
  • 周士泉少校,教导总队营长,12日战死白骨坟;
  • 万全策少将,教导总队第1旅参谋长,12日战死紫金山;
  • 华品章上校,第88师副旅长,12日战死雨花台;
  • 刘国用少将,第58师副旅长,12日战死水西门;
  • 李兰池少将,第112师副师长,13日战死太平门;
  • 黄观涛少校,宪兵部队副团长,13日战死下关;
  • 雷震上校,教导总队副旅长,13日战死下关……

请注意,这不是一张完整的名单,事实上我们无法得到一张完整的名单。因为殉国的岂止是这些将领,还有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为了中华之首都而付出一切。国家有难,血肉之躯,决死报之,慷慨赴之,无有二字。

日军火炮不仅对准那些守护江山的军人们,对于无武装之中国平民亦毫无丝毫收敛。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本军司令部在命令日军向彼时的中国首都南京进军时下达了「就地征发」的命令,一切口粮由军队自行解决,用大白话来讲叫做「抢劫」。伴随抢劫的,是数不清的杀戮、强奸和纵火,甚至……屠城。1937年11月26日,无锡,2000名中国平民被屠;三天后,常州4000名中国平民被屠……

杨绛杨先生的“三伯伯”(三姑妈杨荫榆先生)在日军扫荡苏州时为保护学生遇难。日军扒地三尺而过的鱼米之乡并未得偿扫荡后的短暂安宁。根据夏墨《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里是这样记述的,“日本人的侵略远没有结束,一群日本兵挨家挨户地搜刮,还抓‘花姑娘’,让杨家姐妹惊恐万分,她们之前逃难的时候已经都剃光了头,也换成了男生的打扮,日本兵来的时候她们就躲进柴堆里,担惊受怕地挨过一天又一天” [6]

作家王鼎钧在《昨天的云》回忆当年遭遇日军空袭时写道,“敌机临空,天朗气清,我抬头看它,如看两只专心觅食的大鸟。……恍惚间我看见祖母哭了,念着菩萨的名号,鼻涕流出来,浑身发抖。七叔连忙上去抱住她。” [7]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中有这么一段细节:“一辆卡车停靠在烧死的树边,卡车尾部站着两个日本兵。等到第一个‘女学生’走近卡车,他们一人伸一只手,架住她的胳膊,帮她登上梯子。不要他们帮忙是不行的,他们立即把枪刺横过来,挡住退路,阻止动作。” [8] 

至于南京大屠杀,关河五十州《虎部队》从侧面记述道:“良心未泯和胆小者则深感惊恐不安。有人在经历残酷的斩首场面后,当天晚上就会失眠,而且一闭上眼睛便能看见离开躯体的脑袋飞向空中,滴溜溜地旋转着。此后三四天过去,同样的噩梦依旧辗转不去。” [9] 

“对于缴械的中国军人,日本兵用脚踢,用枪托捣,他们被打得头破血流。他们被日军集中在一块空地上,又不断地有人被押到这里。由于双手一直被绑着,大小便只好解在裤子里。” [10] 。“14日,目睹日军洗劫全城……沿着横陈着人、马尸体的街道走到北门,见到第一辆日军车子驶入城门,车轮在碾碎的尸体上打滑……” [11] 

这一切血腥罪恶的最终幕后主谋——日本裕仁天皇——在战后却无半分惩罚,也许答案就在伊恩·布鲁玛的《创造日本》中,“天皇还有很多话没说出口……在许多日本人眼里,终战和战争都是天意……但诸如此类的天意一样能被人滥用……” [12] 

原本写到这里差不多就写完了,但我忽然想起两件事来:

第一件事,昨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祭。十年前的 2008 年是一个不凡的年份,他是无数 90 后国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被彻底夯实的一年 [13] 。这一年的年轻人们见到了无数风风雨雨,看到了华丽外观下的虚伪嘴脸,他们的心中埋下了「祖国」这颗种子,与「南京大屠杀」、「81192」等众多精神图腾一道,伴随着他们茁壮成长。

第二件事,《抗日战争的细节》系列的作者魏风华老师,据了解,在他还在写作前两本的时候,他正在医院照顾家人。他是在照顾家人的百忙之余奔波在图书馆和医院之间,在病床边上、医院走廊的角落间完成了前两本的创作。也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写作环境,让我在品味这套书时,尝到了与众不同的抗战史的味道。

抗日战争是我们民族百年沉沦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民族可以在经受百年欺辱和沉沦后依旧保持着民族的尊严并走向重回荣光的道路……换做任何一个其他民族都无法做到……也唯有这个民族,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仅仅 64 年时间,从一无所有、容不下一张课桌的宁静……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种出种花家的蘑菇蛋。

我记得有个故事,由于时间久远而不知其真实性。有一户黄姓人家居住在法国巴黎,无论春夏秋冬,道路清洁工都从不清扫他们家门口的落叶。有一天,这户黄姓人家打开家门,发现门口落叶被清扫一空……那天,是1964年10月16日……

无论是魏风华的《抗日战争的细节》,还是其他史料、小说作品,亦或是韬光养晦年代发生的“93银河号事件”、“99炸馆事件”、“81192” 以及发生在 2008、2018 年的一系列事件,都明白地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但这些艰难险阻并不能代表什么,就如《别了,司徒雷登》里大大说的那样,“封锁十年八年……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14] ,或如另一位大大前几年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经历风雨的幼苗就如烈火萃取的钢铁,从貌不惊人的粗胚一步步走向钢铁长城……

一如《我们众志成城》歌词所唱:中华民族在风雨中永恒 [15]

烈火如歌。

2018 年 5 月 13 日,于上海

本文系参加图灵社区征文活动之稿,名为《2018 年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抗日战争的细节》


  • [1] 《冯玉祥回忆录》,冯玉祥,东方出版社,2011.3
  • [2] 《抗战史上最悲壮的一幕》
  • [3] 《昨天的云》,王鼎钧,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3.1
  • [4] 《晓说》,高晓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12
  • [5] 《抗日战争的细节(第一卷)》,魏风华,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9
  • [6]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夏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8
  • [7] 《昨天的云》,王鼎钧,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3.1
  • [8] 《金陵十三钗》,严歌苓,2007
  • [9] 《虎部队:国民党抗日王牌七十四军》,关河五十州,现代出版社,2015.1
  • [10] 《最漫长的十四天:2937.12.13 - 12.26》,陈庆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9
  • [11]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何建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11
  • [12] 《创造日本:1853 - 1964》,[荷] 伊恩·布鲁玛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2
  • [13] 《感谢美国,给90后上了爱国主义课》,杨升,国际政治观察者
  • [14] 《别了,司徒雷登》,出自《毛泽东选集》,是由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8月18日在新华社发表的一篇文章。
  • [15] 《我们众志成城》,作词 朱海、李东宇,作曲,张宏光,成于 2003 年,后成为 2020 年央广总台元宵晚会合唱歌曲。
茶叨AlexineaTalk

一个有意思的公众号

发布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