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終夜

2017-06-11 21:56:38 读书 1,552

__最終夜__

暗时间一书之第三部分围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本质之使然」而展开。

知其然并非难事,我们看到的表象,我们通过熟能生巧而获得的技巧,甚至是我们通过花费巨多时间而习得之技巧性物事,大抵都可归于此一类。

知其所以然则非易事。回溯事物发展历程,了解事物之所以是如今之事物是为何故,各个演变直接点因何而致;我们为何选用此事物而弃用它事物,其下层乃至其底层之机理实现有何异同乎,孰优孰劣;及至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之思路,大抵又融前二者之和,既需追溯既往,又需明析成因、机理之合理。

而至其本质之使然则更为难事。第一阶段是为表象,第二阶段是为表象背后之实质,则此第三阶段便是实质背后的本质。刘未鹏《暗时间》一书第三篇中选录的《鱼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来自《你的灯亮着么?》一书,此书所有内容均围绕着「问题本质背后的真正本质」而展开。无论是我们所知其然,还是我们所知其所以然,均为围绕本质使之自然演变,故可以说事物发展至今,固有其偶然成分,但亦有其必然因果。

近年来付费知识之学习于中土民间甚为流行,此自是好事。然如果让这件好事过度地披上金钱的外衣,让原本可良性发展的市场被知识网红界商人过度开发,则会透支这一领域的潜力,使之成为再一个揠苗助长的受伤害者。之所以提及付费知识,只是因为这一概念的背后还飘散着另一个吊诡的概念——「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之诞生正逢其时,一是大众对于知识的汲取颇为渴望,曰需求旺盛;二是入场竞赛者甚寡,是为一片蓝海;三是技术保障恰到好处,若是早上三五年,支付、传播和消费平台均不成熟,付费知识亦无从谈起;四是社会节奏进一步加快,倒逼人们学习以追逐社会之步伐(前些年MOOC走向流行亦是此理);五是部分领域职业加班常态化,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时间进一步被剥削蚕食,人们不得不选择利用上下班通勤的时间武装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俱在,自是知识网红和商人们出手的好时间。

「碎片化学习」一词在我看来有些二义:他究竟是在说「利用碎片的时间加以学习」,还是在说「占用时间学习碎片化的知识」。如果是前者,那自是甚好。若是后者,则颇有古「毁人不倦」之遗风。商人们的做法使我感受到他们选择的是后者——无论是经典图书「干货本」,还是“得到APP”的「每天听完一本书」,都旨在让人在最短时间内「跑量刷分」地增加所谓阅读量。余唯有一问,这种别人吃下肚、再吐出来的「有利于消化」的干货版食品,美味乎?

经过第三人解读的内容,已离作者相差远矣。为了节约点时间而去品读这种出自第三人的干货版,先不说领读者的解读是否正确,原作之文字之美便已丧失殆尽。若是领读者理解上出现偏颇(然此一事实无可避免也),则误人千里矣。
「干货版」图书是碎片化学习第二种解读的一种情况;而另一种情况是一篇篇万字长文或单独、或多篇集结成一系列地供人学习阅读,时常此类文章或系列还会冠以骇人听闻的标题(如《看完这一系列你就彻底搞明白某某某》,识别标题党是网人之必备技能,而制造可怖标题的标题党人实乃可恶至极)。尽管这类文章中的佼佼者叙事清晰、条理明确、内容无误、客观公正,但此类文章独独缺少一味最重要的东西——成体系。

「成体系」不是说「这一系列能不能把事情讲全」,而是指这一事物之于整个领域的关系、如何与读者既有之知识体系打成一片、融会贯通?须知任何知识片段都是片言只语的,就如同古代功法一旦解读错误轻则走火入魔、重则爆体身亡。一旦我们解读某一碎片化的知识时走偏,日后再掰回来的难度将非常之大——这些错误或局部有误的知识将成为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并成为后续学习的「前概念」和「前拥理解」。而我们需要知道,前概念和信息的巨大影响力包括:有时虽然它们不是正确的,但仍然提供了建构新知识的基础(《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美] 约翰·D·布兰斯福特)。错误或局部有误的「前概念」与「前拥理解」会成为我们后续学习的阻力和绊脚石。

司徒魔茶在《我的学习方法》「看书、不尽信书」一节中引用了朋友张磊的读书方法因为每个作者的认知和思路不同,对同一问题表述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有助于我理解比较难理解的一些概念,同时,又能相互印证,其实还是发现有很多书,在同一个知识点,表述上有所欠缺或不一致的情况。这种在学习一开始阶段便成体系地认知的方法,在后期确实能让人少踩几个坑。

如果只看博客和万字短文,那么不能说你不懂,但很难说你的认识是否正确或完备。而我所知道的几个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自己月入某某万。读书的确与收入没有直接相关性,且社会上的确有许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收入颇丰,但收成和教育下一代的工作却是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的——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暴发户能教育出什么样的下一代,我们想想就能知道结果……

缺乏成体系的知识自身便不具备完备性,无法或难以完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本质之使然」此三个阶段。接受碎片的、不成体系的知识的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臆想或其他地方找寻来的资料将之拼凑完整,在脑中形成自圆其说的完备体系,而后纳入自身既有的知识体系——而这一描述恰恰又向读者反映了另一个重要事实——一个优秀的领路人(学生时代的好老师、工作岗位上的好师傅与好前辈)是何等重要,他们能助你少走弯路,在你接受新知识时又能直接或间接为你补全知识而形成完备体系指点一二。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2017年)有一题我印象深刻:人生要读的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这三本书其实便是人的认知的三种阶段,此三个阶段与对于某事物的认知三个阶段又是何等相似,与古之先贤「看山看水」三大阶段之观点如出一辙。于是余大胆判断,人对于自身的认知、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万物的认知,大抵均经过此三个阶段。逻辑思维的罗胖子曾在一期节目中说过,技术的发展是人的躯体的外延,在我看来这句话切中要点,基本能解释清技术的思路和技术发展的思路

读完所要读的书,然后就可以随意说出你想说的话。读书是人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才有意义。但读书终究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读再多的书,读再成体系的书,我们所了解的世界终究也只是片面的世界。缺乏对真实阳光下世界的认知的世界,来自纸面上得来的对于世界的认知,都不是真实的、完整的世界。当我们丢开书籍,丢开金钱的诱惑,大胆行走在阳光下的世界,看清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或会为这完美的世界而由衷赞美,此生不虚此行。

现在是时候丢开《暗时间》这本书了,迎接真实的世界,走出去。不去理会成功学,丢弃一切鸡汤文,放下多余的方法论,暂时忘却我们的所学所知。在阳光下,微风拂面,耳边回荡着鲜花的银铃笑语,鸽子沿着行道咕咕寻食,欢腾的小狗趁着主人不注意跑到小树边圈定领地,远处的两只黑天鹅在汇金湖里漫无目的地闲逛,另两只黑天鹅呢?哦,他们正忙着吵架呢……这大自然的美丽,大抵便是一切问题下本质背后的最终本质罢。

夜之终,昼之始。《终夜》是结束,是为了《终夜》后的更好的开始。

愿后会有期。

2 条评论

发布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