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陨夜

2017-05-08 21:10:31 读书 1,782

__第叁夜__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青春不在而心向往之。当我们步入社会,步入中年,我们记忆中最开心的时光莫过于那象牙塔内的匆匆十几年。记忆中的那段时光始终伴随着翠绿和金黄,在那尽情挥洒青春汗水的年岁间,我们获得了足以改变一生的能力,那就是我们汲取精神财富的神秘原力——我们的记忆。

人类的大脑与动物大脑的区别,最本质的便在于我们是能够进行高深莫测思考的唯一种族。我们的大脑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和储存脑,这三个大脑相互协同工作,为我们的人生谱出一曲曲绝世交响。

刘未鹏书中的「我们的远古脑」,指的便是我们的「反射脑」,它全天候运作,消耗能量极少,反应速度极快,正因诸此种种之特性,我们的祖先才能在今人难以想象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才会有今日之繁华世界,才有你我之缘分。「反射脑」于此功不可没。

但现代社会区区几百年时间,让反射脑感到十分忧伤——我们吃到肉就会很愉悦,因为反射脑认为我们的躯体需要补充能量,才能在接下来的捕猎中得以战胜猎物,或是在没有猎物的情况下依靠脂肪的储备存活下来。但现代社会的物质大爆发早已不需要人们蓄积这些脂肪,所以我们的思考脑会告诉自己,我们要减肥、再胖就没有男女朋友啦、等。

而我们的思考脑则是我们「记忆」之所以能存在的重要关键。我们的「反射脑」能全天候运作,同时捕捉数千万刺激并对其中一部分进行处理;我们的「思考脑」单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且极为消耗能量,极易受到外界干扰;我们的「储存脑」则在「思考脑」休眠的时候将我们的经历过往刻录在大脑中——由此可以看出,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是因为「储存脑」活动时间不足(当然,这也只是原因之一)。

刘未鹏指出,对于理解记忆的热来说,知识中包含了精细的概念、逻辑、一般的解题原则、通用的解题手法、知识背景、类似的问题等等无数的线索和记忆的提取。这句话是我忽然想起《习惯的力量》中关于习惯的激活所需要的前置条件和《人是如何学习的》中有关前置知识和前置背景的相关描述。也许无论是我们已掌握的知识,还是潜藏于内里的习惯,都需要一个外在的激活器来激活,正因为激活器的这一刺激才能使我们的大脑产生相应的反应,或是激活习惯,或是返回知识。

我逐渐想起以前考试临阵磨枪时,我们针对选择题的记忆往往是关键词组合(比如我通过关键词组合,政治选择题2000题能做到只错7题),针对名词解释更多的是记忆其所在的书页(书页快照),关键词 -> 书页快照 -> 脑中记住的名词解释。是不是正是因为有一个或一个连续的刺激,我们才不至于挂科呢?

然后你会发现我们很多记忆方法,包括某些宣介会上热血讲师提出的某些观点,是不是都可以抽象为「刺激 – 记忆」这一对组合呢?我想答案是:是的。

于是我们理清了有关大脑的分工合作,以及关于记忆的冰山一角的猜测。在下一篇阅读分享中,我们来谈谈海量信息对我们的危害。

3 条评论

  1. 记得心理学上的观点是 7天的记忆 如果得到强化(也就是再刺激)才可能转化成永久记忆,当然中间还需要阶段性的再次强化 时间间隔边长 比如一个月再次强化就好。给出的建议也是学习中记忆类的知识 增加复习的频率比增加每次记忆的时间学习效果会好些。也就是记忆-再刺激。

回复 可心 取消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