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刊

再见,2020

年刊

再见,2020

这是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年份,无数平凡英雄挺身而出,用他们的智慧、力量与身躯筑成一道道新的长城。这一年埋葬了远方的灯塔和无数向往灯塔的追光者,他们无视苍穹巨变与人间疾苦,他们在嘲笑与癫狂中走向穷途末路。这一年实属不易,许多人和事物在这一年成为我们的记忆,永远留在了过去;许多人和事物成为我们的榜样,为我们所追随和学习。没有哪一年如今年这般光怪陆离、匪夷所思,也没有哪一年如今年这般转瞬即逝,却又能让人们回看一年之种种时备有罄竹难书之感。再见,2020;你好,2021。 ※   ※   ※ 在海上 / 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 / 万颗的明星![1] ※   ※   ※ 2020 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便是新冠疫情的大爆发。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却是一种白天鹅事件。在《黑天鹅》一书中,作者纳西姆·塔勒布为「白天鹅事件」做了明确定义:确定性极高且最终会发生的事[1]。的确,无论是 WHO、WEF[2]、CEPI[3] 还是比尔·盖茨等个人都多次警示人们爆发大流感的风险[4]

By alexinea
再见,2019

年刊

再见,2019

没有比二〇一九年更普通的年份了。这一年,万事万物仿佛都正按它们预设的轨道前进,无法挣脱既定命运的束缚,选择成为一种奢侈,身后的压力迫使我们加速前进——在给我们铺设的轨道上——仿佛我们都是有这人设限制的故事中的配角,不带主角光环,却时时刻刻被用来衬托主角的「伟光正」…… 没有比二〇一九年更平凡的年份了。没有太多的好消息,也没有太多的坏消息,无悲无喜,无殇无悦。这一年过得很是匆忙,年初到年末,时间就像被偷走,仿佛我在昨天才刚搁笔写罢二〇一八年的总结…… 从历史的角度看,今年注定是过渡的一年;但从更恢弘的尺度看待这一年,却又注定了这一年将是转折的一年。互联网行业自寒冬走向深冬,一切百废待兴;华为遭遇包围并主动发起多次反围剿……这一年之所以「匆忙」,是因为发生了太多的重要事件,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足够大书,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宏大叙事的素材,成为市井小民们津津乐道的极佳聊资。 我们来到了这「普通」的年份,看到了「平凡」的故事,记录下彼此的「匆忙」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十年前,当成龙站立在人民大会堂的屋顶上,用那特有的港普唱出这首《

By alexinea
再见,2018

年刊

再见,2018

再过几个小时,二〇一八年就将进入历史,成为人们的记忆中的过去和日记里的往昔;发生在这一年中的故事将成为一个个历史转折点,如过去那些重要节点年一般,成为无数部纪录片的素材,为后世所怀念与点评。 二〇一八是彼时代的终结之年,亦是新时代的起始之年。 这一年,代表着过去一个时代的人一个接一个走入历史,我们在反复惆怅和追忆中反反复复感慨,世间再无他或她,岁月虽摧毁了他们的身躯,但他们的精神、意义或成果终将在人类前进的历史长河中绚烂,直至时间尽头。 群星陨落,彼时代已然终结,黄昏骤降。现在是新时代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当世界上两个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之间展开错综复杂的超限摩擦时,这种巨无霸之间的竞争同样影响了我们无数数平凡的人们。我们看着腐朽的老大帝国一次又一次刷新我们认知底线,我们在这轮经济转型的寒冬阵痛中瑟瑟发抖,我们惜别那些在裁员的浪潮中垂头归乡的同伴,不知何时会步后尘。当国家有难时,个体的我们焉能躲避,惟有共克时艰耳。家国天下。 二〇一八对我而言意义同样不凡,这一年我和我周遭的人们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的雄心壮志在杯酒后释了兵权,曾经的壮志凌云在露骨的现实面前经不起弹指一击,那些

By alexinea
再见,2017

年刊

再见,2017

再有几个小时,我们就将挥别 2017 年。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使我不安的不仅是无情的岁月伤我青春的无奈,也有今年碌碌无为的惶惶然之感。 今年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岁月不舍昼夜的汹涌,仿佛昨日还是年初之元旦,明日依然是来年之元旦,眨眼间逝去了三百六十五个昼夜,除了留下眼角鱼尾和双鬓白毛外,实是无法历数这一年中的作为与成绩。因此,作为年终总结,这篇文章简单聊一下关于技术人的能力、思想与追求的问题。 学习的能力 说到技术人的能力,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是具体的一个个领域的专业能力。诚然,专业能力往往是评估一个技术人能力水平的主要标准,但技术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他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其快速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构筑技术人专业能力的元能力,学习能力的高下往往会影响和制约技术人的专业能力(另一个维度的话题是,技术人的跨领域学识/杂学程度往往会成为影响其专业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或助力) 快速学习能力则是从功利和快速变现的角度来诠释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的一个成果。快速学习能力更多的和学习方法相挂钩,学习方法的优劣让两个普通水平智商的人在具象的某一技术领域拉开差距。 撇开那一小部分天才

By alexinea
再见,2016

年刊

再见,2016

当树褪去树叶,显露盘曲虬枝于风中沐浴冬阳;缃色的秋风洗去踌躇,拂去地上的落叶,摆弄少女的裙摆,倏而汇拢结阵,火列星屯,吹去一年的霾,带走人们心中的半点疲懒。 上海的冬天是十八岁的少女,调皮、淘气、傲娇,还略带一点小性子。年初那场零下十度的创记录激寒,想必是冬小姐的大小姐脾气又犯了。而年末这几日的离奇气温……我看着天,嘴角带着微笑,冬妹妹,你到底想闹哪样嘛~ 比起南方的冬天观雪称奇、北方的冬天全程暖气,上海的冬天是潮湿中带着些冷冽,淅沥沥的小雨像酒酿圆子一样虽既不绵长也不雄厚,但属寻常。关节不适者常常苦恼于穿着臃肿,而爱美的姑娘们则是行走在刀锋上的战士,决绝,果敢。我们上海人常常笑称自己过冬基本靠抖。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曰冬至。过了冬至便开始数九,这便是真正的冬天了。这一天北方要吃饺子,南方则吃汤圆,而我也按个人之习惯,从这一天开始回顾这一整年自己的故事,写下这篇年度小结,将值得夸赞炫耀的故事和后悔莫及的事体统统埋藏在记忆中,画上句号。 人到老时便会开始回忆自己一生,这是面对生命尽头时人们或无奈或坦荡面对之时所做的选择。一年到头,三九将至的这公元年

By alexinea
再见,2014

年刊

再见,2014

年底总是聊起这么一个话题,“今年繁重的工作终于结束了,明年希望轻松些”、或是“今年一年忙到头”。可是我想了想,把自己这一年干过的事情一一在脑海中列出,摸了摸头,有些汗颜的说,“我这一年似乎什么事都没干过,总感觉空空荡荡的。”同事听到我这句话,笑我说今年安排的任务太轻了,明年啥事儿都往我身上推得了。 如果翻开我在 Wiz 上的工作记录、查阅 QQ 或微信上的聊天记录,或是 Doit 上的计划与待办事项,今年着实是个不平静的一年,干了很多事儿,看了很多书,经历了很多,伤心或是开心,愤怒或是幸福,满足或是期待,诸此种种。 按照工作记录上记载,我今年设计开发了通用支付平台、微信支持平台、微信云打印平台、独立授权系统,设计并主持开发了几个底层服务,还有些零零散散的比较有特点的东西不一一细说,根据这上面的记载,我这一年的工作很忙……但,我没感受到…… Doit 上记录了我今年的阅读计划。好吧,今年累计看完了 90 本/份/件

By alex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