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者》:太平之殇

《颠覆者》:太平之殇
太平之殇

当人们谈起周鸿祎时,首先想到的是「流氓软件之父」这个名号。在笔者看来,这个名号多少有点恶作剧的味道,但笔者无意为周鸿祎先生翻案,本文仅从周鸿祎先生作为一名技术人的角度谈一谈他对技术的诚实与执着。结合近日美对华发动的以贸易战为主体的超限战组合拳,从周先生的故事略微拓展开去,故取题名《太平之殇》。

周鸿祎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喜爱动手的习惯,这是他日后工作与创业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往往会因为全神专注而忽略其它问题,我周围不少朋友有如此,我戏称他们是「单线程生命体」。单线程有单线程的好处,那就是不易被外界打搅,能全心全意地执着于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上被碰得鼻青眼肿也在所不惜。

这种执着是技术人朴素的追求和坚持,是技术人的责任心,是「自己挖的坑跪着也要填完」的自我要求;也是技术人的感情所系,自己的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不舍让于他人(3721 与 RealNames),将他人的恶意屏蔽在外、甚至不惜开战(3721 与 CNNIC)。

当年美国微软与 RealNames 合作,在 IE6 浏览器中输入一些关键词,便能直达某些网站。这与周鸿祎的 3721 中文上网的出发点完全一致,可以想象当 RealNames 进军中国市场,凭借原生浏览器支持的 RealNames 绝对能扼杀需要安装插件才能提供中文上网的 3721。于是周鸿祎想和 RealNames 展开合作,RealNames 提供接口供 3721 使用(使其无需安装插件),而 3721 提供庞大的国内资源(to B 和 to C),利润对半开。经过漫长的马拉松式的谈判后,美国公司傲慢地拒绝了周鸿祎的提议,并提出了美国方案。

对于这个美国方案,周鸿祎在自传中如是写道:

「原来他们最终的理想是废掉我们所有的技术和之前建立的所有基础,让我们当他们的中国区总代理。这样一来,所有的主动权都会掌握在 RealNames 的手里,哪一天我们被踢出局,我们不但会失去市场,还会丢失技术,到时候就会走投无路、哭诉无门。」

这是典型的市场换技术的手法。你想要赚钱、要市场,就得放弃你自己的技术。市场换技术以扼杀本土有生力量的做法是西方企业惯用的手法。当年大飞机 Y-10 的雄心壮志在美国企业的一阵忽悠下让我们只能制造飞机尾巴;外资汽车企业在国内开设合资企业的前提条件是解散中方公司的研发团队。

洋人的钱始终是不好赚的,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在站着死与跪着活之间做出抉择。这就是后发者在前进的道路中必然会遇到的阻碍与挑战。将一切威胁扼杀于摇篮中才是既得利益集团和先行集团维持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首选方案。

这一点在与 CNNIC 讨论合作事宜时同样出现。CNNIC 要求周先生的 3721 提供所有产品的源代码和用户数据,服务器迁移到 CNNIC 处,要求 3721 支付服务器的运维费用,并将利润所得的一部分分予 CNNIC。周鸿祎先生对于这种霸权条款同样大声说不。

凭什么 CNNIC 能如此霸道?原因很简单,因为 CNNIC 在国内互联网领域出道较早,所以信产部(信息产业部,现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前身)将 .cn 域名的管理权授予了它,于是 CNNIC 到处宣扬自己的「官方身份」。这一点在随后 CNNIC 宣布与 RealNames 合作时彻底引爆。

CNNIC 的本体仅仅是中科院的一个小小办公室,非官非商的它利用自己含糊不清的身份到处宣扬自己的官方身份,并以企业的身份吞并 3721 的江山(由此引发的不仅仅是舆论场的嘴仗,更是流氓软件诞生的背景事件)。笔者还记得当年浏览器里的插件,CNNIC 和 3721 两个插件你死我活的回忆,相互卸载对方使得插件变得越来越难以卸载(笔者也因此认识了Guardio 的作者灵感之源,并为他的产品提供了QQ群以资客服之用)。

CNNIC 欺骗世人谎称其官方身份对社会的危害其实是可控的(也许受影响的只有 3721 公司),而另一个欺世巨骗的行为则是祸国殃民、万古遗臭。他就是巨骗陈进。

陈进是谁?绝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但提到「汉芯」一定所有人都刻骨铭心。没错,「汉芯」就是巨骗陈进一手捣腾出来的骗局。如果说中兴之殇是无知与贪婪的后果,那么陈进之过则罄竹难书,足以列入「盛世之难、太平之殇」罪人名录之中矣。读者可以点击此处了解陈进是如何欺骗世人、盗取巨额科研经费的。

其实类似情况在芯片领域并不少见,作为局外人和行外人的笔者不便一一列举。但笔者想说的是,当整个行业风气不正的时候,踏实做人、低调做事的技术人和企业便会感到窒息;当吹牛的人和企业多了,便会失去人们的信心和信任——“狼来了”的故事人人都读过。

周鸿祎先生对于技术的追求和真相的执着令人敬佩,面对庞然大物的精准狙击而临危不乱,他将免费的安全如春风般带给每一个网民,重塑和改变整个安全软件市场的他正如当年史玉柱将免费带入游戏一样影响深远。而这种能惠及所有消费者的颠覆者恰恰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透过陈进和汉芯,我们或许能一窥我们的半导体领域距离世界有多大的距离。梁宁老师在她的文章《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中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创造光、如何守住一线光的故事,当然,他们也都最后失败了。事实上我们国家在科研领域存在许多毛病和问题——有些毛病和问题甚至是致命的——也许中兴之殇会成为一次刮骨疗毒的引子,将那些深藏于盛世辉煌下的隐雷提前引爆,让被埋藏的苦涩回忆被重新回味,把痛苦的失败化作前进的动力,晓喻世人我们曾经努力过、我们现在正努力着、我们将来决不放弃的坚强意志,以人民的意志与名义为科研之事业保驾护航。一次失败不是失败,一百次失败也不是失败,未战而先言败才是真败。

光明之下必有阴暗。盛世辉煌之下必有太平之殇。在自信的同时更加深对自身的认知,知道自己哪里不行,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后进。

透过梁宁老师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的不屈与坚持,一群技术人的坚持与努力,那一束象征着未来与希望的光在他们的呵护下从未熄灭。

颠覆者,是战士,是引路者,是一线光。

2018年4月,于上海

Read more

再见,2020

再见,2020

这是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年份,无数平凡英雄挺身而出,用他们的智慧、力量与身躯筑成一道道新的长城。这一年埋葬了远方的灯塔和无数向往灯塔的追光者,他们无视苍穹巨变与人间疾苦,他们在嘲笑与癫狂中走向穷途末路。这一年实属不易,许多人和事物在这一年成为我们的记忆,永远留在了过去;许多人和事物成为我们的榜样,为我们所追随和学习。没有哪一年如今年这般光怪陆离、匪夷所思,也没有哪一年如今年这般转瞬即逝,却又能让人们回看一年之种种时备有罄竹难书之感。再见,2020;你好,2021。 ※   ※   ※ 在海上 / 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 / 万颗的明星![1] ※   ※   ※ 2020 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便是新冠疫情的大爆发。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却是一种白天鹅事件。在《黑天鹅》一书中,作者纳西姆·塔勒布为「白天鹅事件」做了明确定义:确定性极高且最终会发生的事[1]。的确,无论是 WHO、WEF[2]、CEPI[3] 还是比尔·盖茨等个人都多次警示人们爆发大流感的风险[4]

By alexinea
社区的责任与挑战

社区的责任与挑战

这是一篇聊社区的责任与挑战的文章,尽管发表在「茶叨」公众号,主要讲的却是 .NET Core Community 的故事,是接下来两个月社区系列文章的总起——在接下来两个月中,我将在「茶叨」公众号中启用「茶有聊」专题,与大家聊一聊我认为的社区,并在「NCC 开源社区」公众号中发表多篇《NCC Story》,与大家分享社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一路走来背后的故事。 2020 年是个魔幻年份,好多我们不曾料到的东西在这年里集中出现,对于 NCC 来说也是如此。作为这一系列文章的总起,让我们从头开始认识一下 NCC 吧。 NCC 全称 .NET Core Community,是一个以 .NET 为主要技术栈的开源技术社区,她是民间自发成立的非官方、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区,她是由 5 位联合发起人发起、近百名 .NET

By alexinea
战疫(八):降旗,是为前进作序

战疫(八):降旗,是为前进作序

春天,万物复苏,经历了种种磨难后,这个国家正从停滞中逐渐恢复活力。 清明,这个节气与节日同名的特殊日子,国家公祭日,共和国为牺牲在抗疫的烈士们和因新冠失去生命的全体同胞降旗志哀。 这三分钟的默哀,如同三千年之久,自元月至今的种种回忆化作千丝万缕道思绪萦绕在心田,那有名与无名的逝去者们在冥冥间与我们交融,悲其所悲,忧其所忧,叹其所叹。 这三分钟的默哀,又如三秒般短暂,我们低下头颅,肩上承载着逝去者们的生命之重;倏而又仰起头,迎着阳光,必不负逝去者们的遗愿,使这腌臜病毒肆虐的每一寸土地重复昔日的繁华。 这三分钟的默哀,浓缩了我们三个月来的所有情绪。我们曾经忐忑不安,曾经怀疑而悲愤,曾经误解过、理解过与谅解过。曾经因为一条微博求助而愤怒又怜悯,曾经因为口罩被截胡而痛骂大理没道理,曾经因为谣言的此起彼伏而自发科普与辟谣。 我们曾在微信群中相互交流防疫经验,交换稀缺的防疫物资的购买链接。我们真相与谣言之间寻觅着有用信息,并挺身而出对谣言说不。我们共同对抗阴谋论者们的嚣张,并拒绝与极左分子为伍。我们共同粉碎媚外美分们的虚伪,并对冷嘲热讽不屑一顾。 这是个混乱的年代,信息洪流冲刷着我们的

By alexinea
战疫(七):新冠病毒的名称与其它

战疫(七):新冠病毒的名称与其它

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ICTV 正式将新冠病毒(2019-nCoV)命名为 SARS-CoV-2 [1],这一名称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将新冠病毒取这个名字是对中国的抹黑(2003年非典病毒叫做 SARS),也有人强烈建议要求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改名,当然也有人强调不要对 SARS-CoV-2 污名化。 本文所列的关于病毒命名的信息,均为研究人员基于自身专业和研究进行的观点,因此它们可能相互矛盾或与随后的研究新发现不一致。本文试图将这些信息索引起来,以资各位读者自行参考。 1、 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在当日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在国家卫健委官网中明确表示,这是“暂命名事宜通知”。 2、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初将新病毒临时命名为 2019-nCoV,并于2020年2月11日将 2019-nCoV 感染引起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即「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

By alex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