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18

再见,2018
再见,2018

再过几个小时,二〇一八年就将进入历史,成为人们的记忆中的过去和日记里的往昔;发生在这一年中的故事将成为一个个历史转折点,如过去那些重要节点年一般,成为无数部纪录片的素材,为后世所怀念与点评。

二〇一八是彼时代的终结之年,亦是新时代的起始之年。

这一年,代表着过去一个时代的人一个接一个走入历史,我们在反复惆怅和追忆中反反复复感慨,世间再无他或她,岁月虽摧毁了他们的身躯,但他们的精神、意义或成果终将在人类前进的历史长河中绚烂,直至时间尽头。

群星陨落,彼时代已然终结,黄昏骤降。现在是新时代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当世界上两个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之间展开错综复杂的超限摩擦时,这种巨无霸之间的竞争同样影响了我们无数数平凡的人们。我们看着腐朽的老大帝国一次又一次刷新我们认知底线,我们在这轮经济转型的寒冬阵痛中瑟瑟发抖,我们惜别那些在裁员的浪潮中垂头归乡的同伴,不知何时会步后尘。当国家有难时,个体的我们焉能躲避,惟有共克时艰耳。家国天下。

二〇一八对我而言意义同样不凡,这一年我和我周遭的人们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的雄心壮志在杯酒后释了兵权,曾经的壮志凌云在露骨的现实面前经不起弹指一击,那些风风火火的忙碌得连口饭都来不及吃的人们如今半醉半醒地拖着酒瓶到处摇曳,活脱脱是一个个人间丧尸。



我不会饮酒,却是无数追梦人中的平凡一者。



二〇一八年是一个极难熬过的年份。伴随着这一年的春夏秋冬的,是朋友圈里的惊呼与哀嚎——股市、P2P、币圈、饭碗——二〇一八年在一堆大写的惊叹号中缓缓落下帷幕。

我的朋友小 E 前一刻还在上海迪斯尼乐园中放飞自我,后一刻便被远在广州的公司电话通知他已进入裁员名单。同样经历了裁员的还有我的朋友小 Y 和小 D,上午还在工作的他们到了下午便开始整理行装,交接工作。是惊愕还是无奈?是心中早有准备还是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可能更多的是岁末寒风中的瑟瑟苦涩。

人来人往,花开花谢。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暑轮回,人尽皆知。春天之前是冬天,冬天来了,春天就不再遥远了。可如果告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你,此刻我们还未进入寒冬,此刻我们才微微感受到深秋的凉意罢了,那个制造了寒冬的冥王之子还未跳到台面上,你是否会怀疑这个世界究竟是否如阴谋论中那般述说,为极个别家族与组织所操控?

我们只是平凡到未长有翅膀的平凡蚂蚁,我们首先要低下头,踏实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我不会饮酒,而你将迎来比冬天更冬天的冬天。



花谢不死,人往不离。

二〇一八年我记住了一种玩具,叫做惨叫鸡,轻轻一捏,它就会发出凄惨的叫声,听者瘆得慌,却是一种减压良品。说到惨叫鸡,就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朋友 M 君。M 君曾是某高端大农村社群的组织者,终日迷恋于大呼小叫和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到的土味 Slogan,执着于向人们一次又一次解释大农村的拆解含义。

原以为这是M君演绎技巧的一种取舍,用夸张的自我表达为九州大社群和他的大农村社群吸引注意力,博取可用资源。可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想法。

人之所在,江湖所至。

我的好友小H自打大学就开始迷恋技术,他的成长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勤奋是多么有用、勤奋的人是多么可怕。小 H 曾经在公开场合指出M君的过度广告和夸张用词,却被M君记在心中,从此彻底将小 H 和我们组织的社群屏蔽在他夸张的表演之外,甚至将我以及我所在的社群的同志们逐一逐出了他的大农村,并威胁我不准到处说去,不然就给我寄律师函。

我的好友老 K 得知此事,愤然拍桌,直截了当地和我说,如果请律师,律师费他出了。早已经营自己公司多年的老 S 则晃晃悠悠地告诉我,随他告去吧,光是流程就能拖哭他。

江湖本是人的江湖,树林就是鸟的树林。鸟分老鸟、好鸟、孬鸟、傻鸟、枪打出头鸟,人矣亦然。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鸟在江湖与树林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也许在前一刻是好鸟,而在后一刻却成为了傻鸟,盖不同的时间阶段和不同的观察角度得到耳。

而当数位猎人几个角度观察某只鸟、却得出一致结论时,我已准备好了篝火和烤架,大家一起来喝酒吃烤小鸟吧。



我不会饮酒,而世间本不应存在大农村。



江湖虽大,天涯咫尺。

在猫腻的笔下有一种境界,叫做无距,意念所至,瞬息千万里,江湖虽大,却一念天涯。喜欢看仙侠类作品的人一定看过将夜,正如喜欢看文学作品的人多少有些悲天怜人。蒋方舟曾经在她的《东京一年》中说,看书写书的人能看到人们看不到的隐晦和腌臜之物,而世界名画之家的童年往往伴有不幸经历。当我皱着眉头一遍又一遍修改文章,却始终不得意的时候,一位五境之外的无距高手出现在我面前——

她跨过山河大海,穿过人山人海,带着阳光和雨露,带着新鲜土壤的清香,罗裙飘飘,带着微笑,缓步走到我面前,好不利索地一巴掌拍走了我嘴里叼着的钢笔,推开几案,拉起我的手,带我离开这不透风的房间,漫步于微小细雨间,整了整围巾,撑开一把伞,与我一同走向诗与远方。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在这枯竭的大地上,在这阻滞的岁月里,因她的到来而日日阳光明媚,处处春暖花开。

自此之后,微信公号停更半年。



我不会饮酒,而她叫リク酱。



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冬日午阳下漫步在喧嚣都市的钢筋丛林间,看着匆忙的路人和流水而过的四轮金属怪物,放慢步伐,啜了口温热的咖啡,放在手边,取出手机,哦,又有人来安利教程了。

二〇一八年的集体焦虑让智商税的氪征变得更为理直气壮。集体焦虑是一种可以被传染的情绪,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和有智者的集体失声中,最普通的人们被视为韭菜,被菜农们割了一茬又一茬。

人们往往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可眼睛看到的往往是欣欣向荣的业态和数字优秀的各种表格,耳朵听到的往往是芸芸众生人云亦云的噪音和食利菜农讲给你听的甜言蜜语。很多显而易见的东西在纸醉金迷的诱惑中被抛却脑后,集体陷入莫名的兴奋,焦虑被诱惑带来的快爽之感所压制。

铺天盖地各种写文变现教程的简书最终推出了付费会员;万众发言的新浪微博照着知识星球的模式推出了大V号的年付费阅读制;及至各类计算机课程平台更是将公关、法律、焦虑和知识售卖演绎得如梦似幻;至于像某某大学此类背景存疑的培训机构更是不遗余力地每天缠着我安利其标价两万元的终身VIP。

这一年我同样也有过被氪征了智商税的经历。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阅读微信订阅信息,我订购了 WeReader 服务,然其开发团队技术水平之能力有限,根本无法将许多原本应做到的功能付诸实现,因而被我彻底舍弃。据星空群的小Yi讲,目前该产品已不再接受新用户订购。

有些东西看起来美丽、听起来美丽,似乎拥有后自身也能沾染其美丽。但这些美丽都仅存在于虚幻的幻想之中。付费知识的提供平台有没有对售价动辄上百的付费课程的作者进行过背景调查?利益瓜葛的双方所做的背景调查又存在多少猫腻?本应客观说事的同行业第三方大 V 们的集体失声又有多少故事可讲?

空虚的美丽终究是空虚的,经不起历史的评判。那些看似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恐怕最终只会是水中浮萍,毫无根基、随水而漂。在打折和返利的诱惑下自以为捡到了便宜,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掌握的东西也许远超那些被背景调查过的所谓讲者。

镜花水月,竹篮打水。我们为莫名而来的焦虑付出的真金白银,正成为另一群人的盘中韭菜。他日回眸,复盘今时种种,怕是要好生嘲笑自己的不智与幼稚罢。



我不会饮酒,并且祈祷来年智商税也能控除。



水中镜花月,天下若比邻。

二〇一八的大社区发展态势感人:NCC(.NET Core Community & .NET China Community)在今年设立了社区资金池,由我和小H分别代管账和资金;在 NCC 的授权下,我代表 NCC PMC 团队为 NCC 内所有千星项目进行了赠书激励;NCC Surging 发布了 1.0 版本;陈计节筹划的 .NET CLUB 社区平台建设进度飞快;张队长为各地俱乐部的资源互通有无劳心劳力四处奔波;各地区俱乐部的负责人们也组织和举行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活动;无数开源项目正将无数追梦人的智慧汇聚,百川归海。

这些社区中的变化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火热的社区建设让人们对 .NET 重拾信心的同时,将分散的各地俱乐部和社群拧成一股绳,相互鼓励、相互分享、相互学习,为志同道合的人们的相互结识提供了平台和契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连接变的更紧密、高效。

在这个过程中,我为我能结识到如此多前辈高人们而感到荣幸。



我不会饮酒,我只能看着你们喝酒。



五湖四海,来者皆客。

朋友来了有酒有肉,自然少不得风花雪月。如果你见了这四个字便自动进入开车模式,不妨想一想稍有不慎后的车祸现场又是哪般。我无力吐槽那些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因为现实已实力打脸——当读书无用与裁员风潮同时来临时,口嫌体正的他们已在手机里偷偷放了好些本电子书。

二〇一八年笔者的阅读量略有下降,全年完成一百三十六本读物的阅读,其中近半为文学作品。很多人得知我每年的阅读量后,大抵是两个反应:一者是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生怕我标错了小数点;一者是毫无犹豫地问我具体书单,后者估摸也是不信我的。

其实,比起怀疑我,不如去怀疑书单。世间最可怕的是莫过于一本正经地被人一本正经地忽悠,却又一本正经地相信那些一本正经的事。

书单都是骗人的。出版社的书单是为了买书,豆瓣的书单是为了流量,大V号的书单可能仅仅为了三块充电宝。至于其他人的书单,与其讲是给大家看的精选图书名录,不若说是给自己看的回忆和暗示。

看病讲究对症下药,读书也是如此。每个人对于知识的需求和对消化知识的能力都是不同的,陆大鹏老师看的书我们不一定看得懂,局座看的书可能更是一本本天书。我们因为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域差异、教育水平不同、经验经历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细分领域不同、人生追求不同,所以适合我们的书单,其实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书单。

没有包治百病的书单,毕竟并不是人人都有底气自称权健的,不然侠客岛的侠客们就要忙坏了。



我不会饮酒,更不会去饮鸿茅国药。



随着二〇一八年的远去,那个充满梦想、那个我灵魂停留过的时代,那个并不那么美丽、但绝对灿烂的时代、象征着年轻时代的我的时代随风而去。站在这跨年的节点上,书写着这篇年度总结和展望,我仿佛被时间拉扯成两半,我的灵魂留在了那个迷人的岁月,我的肉身走进了这个疯狂的年代。

我感觉我的身躯干涸,我感觉我的思想在凝固,我感觉到一种隐隐的危机,正在某处对我虎视眈眈,筹划着伺机而动。我忽然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是对不再青春的我的不安?是对一无所有的我的不自信?还是舒适区里的咸鱼对鲜活世界的不解?我不明白,但我又很明白。

我花了很多年的时间,让我看清了许多事,却又仿佛越看越模糊。我发现人很复杂,以至于时常看走眼,以至于当伤害发生时,我才知道他的本来面目。我发现故事很复杂,从来没有只有一条主线剧情的故事,所以故事从来都是许多主角的共同演绎,我们人人都不再是中心,我们人人都不是那么重要。我发现变化最快的不是瞬息万变,变化最快的其实是变化本身,「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魔咒在我眼里早已被打破,就连变化都在变化,还有什么可以墨守成规的,还有什么理由值得我徘徊在舒适区里?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同样有诗和远方。有人反对这种说法,并列举了很多理由来驳斥。其实我们本来就是如此矛盾,我们正因为生活在苟且中,我们才会向往诗与远方。两者的关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精神上的此处与彼处,此时与未来。没有诗与远方,那便真真只剩下苟且偷生了。梦想不应该丢失,诗和远方还在那里,你是否愿意伸出手,向前迈出一步,化作追梦人,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充实?

我愿意。



北岛说: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而我,却不会饮酒。



谨以此文告别我的二〇一八。

新的一年,二〇一九,我们一起努力,一起立下新的十年之约吧。


加油,2019

是为「茶叨 - 雲深不知處」第一

Read more

再见,2020

再见,2020

这是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年份,无数平凡英雄挺身而出,用他们的智慧、力量与身躯筑成一道道新的长城。这一年埋葬了远方的灯塔和无数向往灯塔的追光者,他们无视苍穹巨变与人间疾苦,他们在嘲笑与癫狂中走向穷途末路。这一年实属不易,许多人和事物在这一年成为我们的记忆,永远留在了过去;许多人和事物成为我们的榜样,为我们所追随和学习。没有哪一年如今年这般光怪陆离、匪夷所思,也没有哪一年如今年这般转瞬即逝,却又能让人们回看一年之种种时备有罄竹难书之感。再见,2020;你好,2021。 ※   ※   ※ 在海上 / 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 / 万颗的明星![1] ※   ※   ※ 2020 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便是新冠疫情的大爆发。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却是一种白天鹅事件。在《黑天鹅》一书中,作者纳西姆·塔勒布为「白天鹅事件」做了明确定义:确定性极高且最终会发生的事[1]。的确,无论是 WHO、WEF[2]、CEPI[3] 还是比尔·盖茨等个人都多次警示人们爆发大流感的风险[4]

By alexinea
社区的责任与挑战

社区的责任与挑战

这是一篇聊社区的责任与挑战的文章,尽管发表在「茶叨」公众号,主要讲的却是 .NET Core Community 的故事,是接下来两个月社区系列文章的总起——在接下来两个月中,我将在「茶叨」公众号中启用「茶有聊」专题,与大家聊一聊我认为的社区,并在「NCC 开源社区」公众号中发表多篇《NCC Story》,与大家分享社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一路走来背后的故事。 2020 年是个魔幻年份,好多我们不曾料到的东西在这年里集中出现,对于 NCC 来说也是如此。作为这一系列文章的总起,让我们从头开始认识一下 NCC 吧。 NCC 全称 .NET Core Community,是一个以 .NET 为主要技术栈的开源技术社区,她是民间自发成立的非官方、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区,她是由 5 位联合发起人发起、近百名 .NET

By alexinea
战疫(八):降旗,是为前进作序

战疫(八):降旗,是为前进作序

春天,万物复苏,经历了种种磨难后,这个国家正从停滞中逐渐恢复活力。 清明,这个节气与节日同名的特殊日子,国家公祭日,共和国为牺牲在抗疫的烈士们和因新冠失去生命的全体同胞降旗志哀。 这三分钟的默哀,如同三千年之久,自元月至今的种种回忆化作千丝万缕道思绪萦绕在心田,那有名与无名的逝去者们在冥冥间与我们交融,悲其所悲,忧其所忧,叹其所叹。 这三分钟的默哀,又如三秒般短暂,我们低下头颅,肩上承载着逝去者们的生命之重;倏而又仰起头,迎着阳光,必不负逝去者们的遗愿,使这腌臜病毒肆虐的每一寸土地重复昔日的繁华。 这三分钟的默哀,浓缩了我们三个月来的所有情绪。我们曾经忐忑不安,曾经怀疑而悲愤,曾经误解过、理解过与谅解过。曾经因为一条微博求助而愤怒又怜悯,曾经因为口罩被截胡而痛骂大理没道理,曾经因为谣言的此起彼伏而自发科普与辟谣。 我们曾在微信群中相互交流防疫经验,交换稀缺的防疫物资的购买链接。我们真相与谣言之间寻觅着有用信息,并挺身而出对谣言说不。我们共同对抗阴谋论者们的嚣张,并拒绝与极左分子为伍。我们共同粉碎媚外美分们的虚伪,并对冷嘲热讽不屑一顾。 这是个混乱的年代,信息洪流冲刷着我们的

By alexinea
战疫(七):新冠病毒的名称与其它

战疫(七):新冠病毒的名称与其它

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ICTV 正式将新冠病毒(2019-nCoV)命名为 SARS-CoV-2 [1],这一名称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将新冠病毒取这个名字是对中国的抹黑(2003年非典病毒叫做 SARS),也有人强烈建议要求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改名,当然也有人强调不要对 SARS-CoV-2 污名化。 本文所列的关于病毒命名的信息,均为研究人员基于自身专业和研究进行的观点,因此它们可能相互矛盾或与随后的研究新发现不一致。本文试图将这些信息索引起来,以资各位读者自行参考。 1、 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在当日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在国家卫健委官网中明确表示,这是“暂命名事宜通知”。 2、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初将新病毒临时命名为 2019-nCoV,并于2020年2月11日将 2019-nCoV 感染引起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即「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

By alex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