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一时的心灵鸡汤在最近一年来遭遇滑铁卢。一方面是忽然涌入圈内的从业者良莠不齐,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以罗胖为主的一群知识网红突然入局,在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上秒杀了鸡汤,心灵鸡汤一下子跌落宝座,以至于关于鸡汤是否有营养这种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也会被作为世辩赛的辩论话题。由于混鸡汤圈的人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后辈更倾向于那些毫无内在逻辑、将积极因素绝对化、脱离现实、为励志而励志,所以心灵鸡汤又有了一个别名——心灵毒汤。
鸡汤的起源
鸡汤最初的出处大抵是某个欠债还不起钱的美国人的自我安慰,后来他把这种自我安慰文字化了,并出版成了书。因为他写的故事真实且积极向上,于是书名就叫做「心灵鸡汤」。这哥们儿后来一口气写了 80 多本鸡汤书,平均每本都是百万销量。这种催泪 + 励志的册子备受民众喜爱,曾有七本鸡汤并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这哥们儿也因此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没错,这哥们儿就是毒汤的鼻祖——Jack Canfield 大大是也。
张嘉佳和大冰的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得上是鸡汤书,然而本文要将的不是这种由真实的励志故事堆砌而成的鸡汤,而是那些毫无逻辑的变异了的鸡汤——我将其称为毒汤——下面便来介绍这些毒汤的套路和特点。
毒汤的套路大抵有以下几种:
毒汤的逻辑其实也是有套路的,大抵来讲如下图所示:
总结起来有三点:
+ 片面的深刻,脱离现实,天马行空;
+ 牵强附会,为励志而励志;
+ 虚假人设,将积极因素绝对化。
鸡汤的结构决定鸡汤的品质,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鸡汤文,除了要有华丽的文笔、玄而又玄的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脑路外,鸡汤文章的结构特别有讲究。我们可以翻一下前几年每年出版一本书的那几位鸡汤大家,看看他们的结构是不是存在共同特点。好奇心日报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个列表:
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无数种口味重,符合人们喜爱的味道并不多。
管他东西南北中,我自万法不离其宗。
无论是正宗鸡汤还是变异鸡汤(即毒汤,它们才不会承认自己变异了呢……),他们都有一个个特点,就是特别吸引人,尤其是那些初入社会、一下子被社会吓住了的萌新们(他们中的不少人多年后也投身于鸡汤事业中)。
正宗鸡汤的诱惑来自于其真实性,让人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其中,进而缓解了压力,舒缓了情绪,按耐下了冲动,多了点静一静的契机……嘛,这也算是不错的结果了。不过有时候代入过度,也会出毛病,比如看到某人说旅游可以如何如何,举了一大堆例子,于是选择尝试一下 Gap Year……也许一年后玩是玩的开心了,积蓄也没多少了,该有的压力还是在那里——只是延后了一年罢。
变异鸡汤就厉害了。你北漂面试一直不过,于是「只要你坚持,好工作总会降临」;你被领导骂了,于是「不要气馁,领导骂你只是关心你、呵护你」;你把工作丢了,于是「看开点,他们失去了一个即将优秀的你,而你得到了更开阔的未来」;你失恋了,于是「失恋是为了找到真正的她」;你终于找到了她,于是「最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你不努力,你终将变为备胎」……瞧,多吸引人,不管你做啥,你总会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仿佛鸡汤就成了你的人生助理,带你成长带你飞……
警惕披着实用主义外衣的心灵毒汤
随着心灵毒汤的落幕,一部分原毒汤大 V 打着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名号不甘寂寞地再次绚丽登场,结合科学与管理学和鸡汤的真实故事,代入毒汤。其中较为有名的就是从国外引进了所谓的「10000 小时训练法」。
根据一万小时训练法的说法,诸如披头士、莫扎特、比尔·盖茨、比尔·乔伊等之所以能获得如今之地位,不一定就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而是他们都专注一个领域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你如果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得至少花费 10000 个小时的时间。按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八小时计算的话,那么最终成为专家需要五年。
美国作家 Malcolm Gladwell 提出该理论时就披着严肃学术研究的外衣,迷惑众生。事实上 10000 小时定律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不同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 10000 小时的最低值。我们举一个反例:难道我们成为广播体操大宗师(代表简单技能)和国际象棋大宗师(代表复杂技能),都需要 10000 小时么?不加区分领域地一口咬住 10000 小时,这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
可见,10000 小时理论根本不靠谱,这压根就不是一碗可以随便喝的鸡汤。
鸡汤和毒汤们的归宿
如前文所述之鸡汤的渊源,鸡汤的最终归宿大抵也只是自我安慰。因此笔者认为,鸡汤或许不会消亡,它只是会在许多种形态间变化,在许多种介质间转移。也许它会变成某位大佬的创业史,也许会变为某个公司的发展史,也许会变为某个明星的成名史,也许会变为某个 TMT 作者笔下的那个卖烧饼发家致富迎娶白富美的名校毕业生,或者是某部大佬自导自演自嗨的电影,亦或者是一群大佬在台上的相互捧场……
鸡汤还是那些鸡汤,只是它们变得更加有逻辑、外观更加华丽,并逐渐朝着真正意义的「心灵鸡汤」回归,回归到它的真正形态和面目。
而那些毒汤,那些毫无逻辑的东西,还是留在那些大 V 们自己的日记里好了,别再出来糊弄人了。
送你们一段话:社会我大V,毁人话不多;寥寥三两句,句句扎人心。
其他问题
问:鸡汤是否有营养?
答:鸡汤有没有营养看读者,毒汤肯定是没有营养的,毒汤的最大价值是安慰意义,因此毒汤更适合作为日记写给自己看,而不是拿出来毁人不倦。
问:鸡汤是否有境界?
答:鸡汤和毒汤都不存在境界,读毒汤已经是浪费生命了,把毒汤读出境界来的人,大约浪费生命的本事也高出常人多个境界。
问:有人反鸡汤,有人反反鸡汤,你怎么看?
答:纯粹炒作,此鸡汤非彼鸡汤,莫要混为一谈;也不要试图为鸡汤/毒汤翻案,前进的力量始终压倒倒退的力量。
问:鸡汤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答:议论文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观点、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的文体,因此讲究的是逻辑的严谨;鸡汤多是讲故事,不具可比性;毒汤文连自圆其说都难以做到,逻辑的严谨更无保证,将牵强附会的几样东西以玄学的手法捏合。如果说议论文是凤凰,那毒汤文……只能算四不像……
问:张嘉佳的那些鸡汤故事拍成了多部电影,你怎么看?
答:张嘉佳的作品被拍成电影,不是因为他煮出了一锅惊天地泣鬼神的混沌一元天凰汤,而是因为他的作品故事性强,足以或易于让编剧改编为群众们喜闻乐见的励志故事。好故事配上好电影,难道不好么?
小结
无论是早些年的成功学,还是这些年的鸡汤文,都是一个社会和社会里的人们急于走捷径、基于成才乃至发家致富的一种展现。如果说正宗鸡汤是通过阅读让你代入剧情、变异毒汤用神秘的大预言术麻醉你的话,以逻辑思维为首的一众知识网红则采取了更为务实的态度:知识。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增进信心。即便碎片化学习不能改变你的命运,但至少能使你更有信心面对人生挑战,这就足够了。鸡汤,不就是为了增长我们的自信而存在的么?
不要寄托于别人的成功和别人笔下的浮华的词句,来平复自己内心的焦躁与不安。
参考来源
写的棒棒的,那些毒汤初看确实很符合人的口味……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