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时间定格在 2014 年 12 月 31 日,晚 23 时 35 分。在这一刻,有 36 位同胞永远的留在了 2014 年,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传说中的一份子,却不是这些故事、传说中的主角。他们中最年轻的只有 16 岁,最风华绝代的年岁,生命悄逝。沪上哀然,为那些未能迎来新年曙光的生命默哀,为那些新年却躺在病床上的伤者祈愿。
这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事故,却发生在一个不应该发生踩踏事故的东方现代城市。更可怕的是,匹诺曹的剧情被现实演绎,媒体一边倒的过度报道将所有责任指向 M18 代金券,却没有提及政府的应急预案或是现场起哄的人员成分。在为伤亡的国人默哀祈福的同时,也要问问我们所有人,是不是自己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或是 QQ 等现代通讯工具与社交平台上参与了「起哄」呢?更有甚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阴谋论断,将一场普通踩踏事故升格为恐怖袭击,这种缺乏证据的言论在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的匿名网络世界上得到流传,似乎说出这种话便能体现自己“幕后有人”,得到一种莫明的虚荣。
这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事故,却发生在一个不应该发生踩踏事故的时刻。有这么多人永远不能迎来 2015 年,他们的父母、男朋友或是女朋友、妻子或是丈夫、儿子或是女儿,在等待着他们发回新年短信的时刻,却发现他们失联了,最后只能得到一纸通知,两世相隔。欣慰的是,第二天有许多上海市民自发到现场献花祈福,祝愿伤者及早病愈出院,亡者一路走好。除了这些,或许我们普通市民无能为力……
事故的后续只能为已发生的悲剧避免更悲的结局,却不能改变悲剧本身。如果我们真的亲临类似的场景,比如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我们该如何避免自己卷入踩踏事故呢?如果踩踏事故已经发生了,我们又如何自救呢?以下信息摘自《果壳网》。
拥挤的人群有多大的能量?如果你被汹涌的人潮挤在一个不可压缩的物体上,比如一面墙、地面或者一群倒下的人的身上,背后七八个人的推挤产生的压力就可能达到 一吨 以上。实际上在踩踏事故中,遇难者大多并不是真正死于踩踏,他们的死因更多的是挤压性窒息——人的胸腔被挤压的没有空间扩张。在最极端的踩踏事故中,人在遇难时甚至可以保持站立的姿态。
在这种情况下,急救手段显得爱莫能助,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现场,互救也几乎不可能。
如果你真的不幸靠近或位于踩踏现场,以下原则或方法可以避免卷入或在踩踏事件中得以幸存:
如果你非常不幸位于踩踏现场,并已经出现踩踏事故,那么以下办法能最有效的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
如此大规模人流,需要多少政府警力,危机事件的确难以预测,最安全的办法是要有个理性判断,不要凑热闹。
也敬告诸位同学们,不要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跟着瞎起哄,不要为阴谋论者和其他那些怀有不可告人之秘密的人摇旗呐喊,不要成为他们的帮凶。也许事实的真相并不复杂,也许事故真实死伤者数量与报道有所出入,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这些东西只可作为我们茶余饭后弄堂里闲着慌的时候扯淡的话资,却不可作为我们在社会或网络上沟通的主要话资。毕竟我们依旧是普通人。上帝要弄死你,首先让你知道的更多。
最后,希望大家过个开心的阳历新年,祝福受伤的同胞们能早日出院,并由衷为那些未能迎来新年曙光的生命默哀。